教育部新明确:编程属于非学科,假日暑期学习不受影响!
2021-09-03 14:49:30/媒体报道

  近日,教育部网站发布《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学科类和非学科类范围的通知》,对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学科类和非学科类进行了明确划分,其中信息技术教育归为综合实践活动,划入非学科类进行管理。

  这意味着,机器人编程教育及软件编程教育作为信息技术教育的分支体系,都将依照非学科类进行管理,周六日、节假日及寒暑假均可正常开课。教育部为落实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适应21世纪的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和劳动者,教育部于2001年开始在全国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而校外的机器人编程教育机构也在这时加入信息技术教育的分支。既然编程可以学习,还受国家政策支持,那孩子学习积木及编程课程,可以获得哪些知识呢?

  01学龄前

  1、让孩子独立思考,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孩子学习积木拼搭的时候会接触到编程,在写编程的时候会遇到许多的问题,孩子只有将问题解决掉,才能够开始下一步。这个时候孩子在无形中就会开始主动思考问题,逻辑思维能力也会变强。

  2、锻炼孩子的意志和韧性。在搭建过程中,孩子会经过一系列的失败,然后一次又一次重来,遇到问题不逃避,孩子的意志也会更加坚强。

  3、可以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孩子搭建的时候不仅要动手,也要动脑,整个积木的搭建过程中,孩子要观察、分析、判断,最后用手和脑的合作完成一个作品。

  4、可以让孩子有成就感。刚学习的孩子要单独搭建模型的话是非常困难的,只有反复练习和操作才能成功,当孩子经历磨难,最终搭建成功之后,会有特别的成就感。

  5、让孩子在玩乐中学习。每个孩子都是喜欢玩儿的,但是他们也必须学习,如果一味学习的话,孩子的压力太大。这个时候让他学习,可以帮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探索世界,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

  02小学阶段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能够在他人的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03初中阶段

  1、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和社会的影响。

  2、初步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学会使用与学习和实际生活直接相关的工具和软件。

  3、学会应用多媒体工具、相关设备和技术资源来支持其他课程的学习,能够与他人协作或独立解决与课程相关的问题,完成各种任务。

  4、在他人帮助下学会评价和识别电子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

  5、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意识,能够遵照法律和道德行为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04高中阶段

  1、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较深入地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社会的影响。

  2、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及网络的基本知识。能够熟练地使用网上信息资源,学会获取、传输、处理、应用信息的基本方法。

  3、掌握运用信息技术学习其他课程的方法。

  4、培养学生选择和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主学习、探讨的能力,以及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能力。

  5、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6、通过与他人协作,熟练运用信息技术编辑、综合、制作和传播信息及创造性地制作多媒体作品。

  7、能够判断电子信息资源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

  8、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自觉地按照法律和道德行为使用信息技术,进行与信息有关的活动。

 

  总之,机器人编程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上一篇:国务院明确“双减”纳入省政府评价,有省份已将责任压实到市县

下一篇:一周教育速看:全国多地落实“双减”政策;多家K12公司上线素质教育产品